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是具有隐私权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是非常多的,侵犯隐私权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购买他人隐私视频是不是犯法的?下面由律盾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购买他人隐私视频犯法吗(《侵权责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购买他人隐私视频是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但不是犯法行为,如果购买他人隐私视频后进行传播的,情节严重就是犯法,可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 【保护范围】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隐私权的法律特征
㈠隐私权具有专属性。隐私权为自然人专属享有,特定的自然人享有该项权利时不能将其转让给他人。
㈡隐私权具有秘密性。这里主要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指作为隐私权客体的隐私,虽然内容相当广泛,但共同的特征是都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其二是指权利主体对这些秘密享有相应的不公开权,法律保护权利主体这种秘密的存在,排除他人的干涉。
㈢隐私权具有可放弃性。权利主体有权依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处分其隐私权,既可以将原来不愿意为人所知的个人秘密加以披露,也可以允许他人介入自己的私人生活,甚至完全放弃对自己隐私权的享有,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规定和善良风俗即可。
三、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收集、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购买他人隐私视频是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但不是犯法行为,如果购买他人隐私视频后进行传播的,情节严重就是犯法,可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律盾进行咨询,律盾有专业的律师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