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慢,信息传播也慢,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随着网络快速且广泛的传播,各种信息在网络上都可查询,但同时意味着人们的个人信息存在着安全隐患,不少不良分子利用网络大量宣传他人隐私,从中获利,那么大量宣传他人个人隐私会判什么罪?接下来由律盾小编为大家解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大量宣传他人个人隐私会判什么罪
宣传他人个人隐私不涉及犯罪,但是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可能会被拘留。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网络造谣有哪些处罚
1、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方式。
2、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散播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比如煽动分裂国家罪,刑法第103条规定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等。比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291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比如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刑法第221条规定,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以上就是律盾小编关于“大量宣传他人个人隐私会判什么罪”的相关解答,大量宣传他人个人隐私在刑法上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这种行为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可能会被拘留。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可以到律盾进行咨询,会有专业的律师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