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要如何确认继承权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26
被继承人去世之后就会有其后代或者是旁系亲属来继承其遗产,但是在遗产分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矛盾就要去法院进行上诉,那么,法院要如何确认继承权呢?今天,关于这个问题,律盾小编在下文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请大家进行阅读了解。

一、法院要如何确认继承权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1、配偶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谓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人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由于这种继承中是只是在没有遗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故又称无遗嘱继承,也因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只限于被继承人的亲属,所以也称为家庭继承。

我国继承的基本特征,具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定继承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即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的根据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如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配偶各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规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第二,法定继承中对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顺序、继承份额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等任何组织和公民均无权予以改变。

(二)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1、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

(1)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个祖父母。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在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继承法确定上述继承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

(2)、继承人与被子继承人的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3)、近亲属间共同生活密切程度和继承人生与被继承人生前之间的扶持关系的情况。

在两个法定继承人顺序之间,第一顺序人有优先权,即被继承人死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财产。在没有第一顺序人或者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财产或者是被剥夺继承权的情况下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遗产。在处于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中,各继承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属于何种亲属(是血亲还是养亲或者是扶持关系的继承),均享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平等权利,不得相互排斥。各继承人同时继承,除法律另有规定或继承人有约定外,应均等的获得遗产。排列在前的继承人,不得多分遗产

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律盾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