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民事百科全局,对我国公民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等情形作出了规定,遗产继承是民法典的内容之一,那么民法典规定的遗产是怎样的?下面由律盾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法典规定的遗产有哪些
我国《民法典》对被继承遗产的类型没有作出规定,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都是属于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除外。
二、继承法遗嘱的形式有哪些
继承法遗嘱的形式有以下五种:
(1)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即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的遗嘱。根据我国《公证法》第2条的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2)自书遗嘱。
遗嘱人自己书写的遗嘱,称为自书遗嘱。自书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的规定,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
(3)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是由他人代笔书写的遗嘱。
(4)录音遗嘱。
录音遗嘱是由录音机录制下来的遗嘱人口授的遗嘱。
(5)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是由遗嘱人口头表达并不以任何方式记载的遗嘱。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对被继承遗产的类型没有作出规定,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都是属于遗产。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律盾进行咨询,律盾有专业的律师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