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过敏”无效构成虚假宣传吗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6-17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是会发生跟风的浪潮,比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就导致了我国东南沿海囤积食盐以及盐价居高不下的状况,这也就反映出了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充斥着视线的虚假宣传。那么,“防过敏”无效构成虚假宣传吗?律盾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防过敏”无效构成虚假宣传吗

1、只要是欺骗了消费者,并误导购买的都属于虚假宣传。但是是否构成诈骗,维护消费者权益还要看具体情况。由于我国对虚假宣传并无具体赔偿和处罚,因此将虚假宣传行为认定为欺诈并施以惩罚性赔偿已成为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的重要手段。我国法律并未定义虚假宣传,实务上认为虚假宣传意味着宣传呈现的内容不实,意图使信息接受者产生错误认识。行政处罚是否认定欺诈、争议商品数额的大小、商品品牌知名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法院对虚假宣传构成欺诈的认定。

2、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诈骗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的约束,法律允许受欺诈的一方当事人撤销该项民事行为,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的行为。

3、虚假宣传和诈骗的区别

(1) 虚假宣传和诈骗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后者则是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 虚假宣传和诈骗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采用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特定手段,而后者则是采用隐瞒真象和虚构事实的欺骗方法;

(3) 虚假宣传和诈骗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而后者则是一般主体。

其实从上文描述当中,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防过敏的无效已经构成了虚假宣传,只要是欺骗消费者并误导的都属于虚假宣传,如果对于虚假宣传的相关问题还有觉得不清楚的地方,建议去及时咨询一下律师和相关法律部门。律盾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