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保证人的法律特征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22
第一,刑事保证人主体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只有符合我国《国籍法》规定,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才能充当刑事保证人,具有外国籍、多国国籍或无国籍的人都不能成为刑事保证人主体。

第二,刑事保证人身份必须存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该法律身份一经确认,即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直至所担保的人案件终结或终止。

第三,刑事保证人是享有完全民事法律行为的人。作为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取决于年龄和正常的理智。我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即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就可以独立地从事民事活动。享有完全民事法律行为能力的公民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具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在法律上能产生预期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刑事保证人必须是与本案无牵连的公民。如果与本案有牵连,即使其行为构不成犯罪,也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第五,刑事保证人必须是和被采取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密切联系的公民。既可以是近亲属,也可以是所在村、街负责人或单位的同事等,否则,便失去了刑事保证人的法律意义。

第六,刑事保证人必须是经司法机关审查符合条件的公民。这些条件包括在政治上享有政治权利,在经济上有固定收入或经济基础,在居住上有固定的住处,在信誉上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