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提前承担保证责任情形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17
在保证过程中,很多保证人以为承担责任是在保证期之外进行,但是我国法律规定了有提前承保证证责任的情形。对于这点很多保证人没有详细的了解过,不知道哪些情形可以提前承保证证责任。律盾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保证人提前承保证证责任情形

1、保证人可能提前承保证证责任。

根据《破产法》第46条:“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的规定,因主债权到期,保证人应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即破产宣告之日起承保证证责任。通常情况下,主债务未到期,保证人不可能承保证证责任,但因主债务人破产的行为,使得保证人可能提前承保证证责任。

2、保证人可以预先行使对主债务人的追偿权。

债权人没有向受理主债务人破产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但通知保证人债务人破产的情况下,保证人可以在没有承保证证责任时预先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即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参加破产财产分配。而通常情况下,只有在保证人承担了保证责任后,才有权向主债务人追偿。

3、一般保证人享有的先诉抗辩权丧失。

《保证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一般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保证证责任。”一般保证人享有的该权利称为先诉抗辩权,或者称为检索抗辩权。但因为人民法院受理主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一般保证人享有的该权利丧失。对此,《保证法》第17条第3款第2项有明确的规定。

4、保证人承保证证责任的范围受到限制。

在此特指有利息的主债务。《破产法》第46条规定:“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但是应当减去未到期的利息。”最高院《破产法(试行)意见》第64条规定:“计息的破产债权,计算到破产宣告之日止。”最高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1条第1款第2项、第3项、第4项分别规定的“债务人未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加倍支付的迟延利息”、“破产宣告后的债务利息”、“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支出的费用”均不属于破产债权

《保证法解释》第44条第2款前句规定:“债权申报债权后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保证人仍应承保证证责任。”也就是说,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的范围只是债权人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即主债务加破产宣告之日止的利息加其他应承担的费用减去在破产程序中受清偿的部分的余额。

需注意的是,根据《保证法解释》第45条规定:“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务破产,既未申报债权也未通知保证人,致使保证人不能预先行使追偿权的,保证人在该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可能受偿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也就是说,债权人未申报债权,也没有通知保证人,致使保证人不能预先行使追偿权的,保证人承保证证责任的范围同债权人申报债权的范围完全相同。

以上就是律盾为您介绍的关于保证人提前承保证证责任情形的内容,如果你是保证人那就需要认真了解本文的内容,清楚了哪些情况下会提前承保证证责任,在考虑是否要进行保证。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律盾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