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所在地法院管辖的规定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18
保证人为债务人提供保证后,如果提供的是连带责任保证,在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向法院起诉保证人,要求保证人偿还债务。债权人起诉的时候,需要确定管辖的法院,那么保证人所在地法院管辖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由律盾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保证人所在地法院管辖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二十九条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应当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选择管辖的法院不一致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

二、成为保证人的条件

保证人是指与债权人约定,为主合同债务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其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保证合同是主债务合同的从合同,是由债权人保证人来订立的,而不是债务人保证人,因为保证人的保证义务对象是债权人,设定保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造成债权人的损失无可救济,从而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保证是一种人的担保,它以人的信誉和财产来提供担保,相对来说,保证这种担保方式的风险就比较大。

但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区别对待。保证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这就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保证是一种单方的、义务性的合同,是代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如果公民不具备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又如何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绝对不能担任保证人的,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上法律均不予认可。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保证人与他人订立保证合同的,可以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效力待定合同的规定来处理,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保证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因为“行为能力限制制度在保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静态安全的同时维护了交易安全,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而《担保法》中应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担任保证人为前提。

三、保证人可以起诉债务人

担保人起诉债务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担保人承担了债务人应该承担的到期债务;

第二,担保人需要提交担保人身份信息证明材料;

第三,提供当初的担保合同;

第四,证明担保人已经履行了担保人的保证责任

第五,起诉的时候需要提交担保人身份证,起诉状,诉讼费,以及上诉证据内容。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盾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