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07
按照目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反倾销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滥用反倾销,即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投诉,据相关统计,当前世界每7起倾销案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的。从2004年1月到12月3日
1.及时应诉,保护自身权益
任何国家的反倾销法和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都明确规定,对不应诉企业,调查机关有权根据其所能掌握的材料,包括原告的一面之辞,缺席断案,其结果往往是被课以惩罚性的高额反倾销税。就中国企业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一起反倾销诉讼背后,进口国生产企业的实质意图就是削弱外国同行的竞争力,直至将它们排除在本国市场之外。如果采取听之任之、消极回避的态度不应诉,就意味着将多年苦心经营开发出来的市场拱手相让:这块市场至少在长达5年的反倾销征税期内进不去,甚至更长的时间。郎使5年后取消了反倾销税,原有的进口商早已有了新的进货渠道。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不去应诉,反倾销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连锁反应。退出这个市场的商品急于涌人另一个市场,必然在另一个市场又引发一场低价竞销,从而引发新一轮反倾销,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企业觉得应诉不一定能胜诉,花费又大,所以不去应诉。确实,谁也不能保证应诉百分之百必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应诉才能大大提高取胜的机率,通过应诉的实践才能把握再战的胜机。出口企业既然已走上了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就应该与国际接轨,学会应对各种国际纠纷。通过反倾销应诉打“洋官司”,可以使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花费,关键看账怎么算,要多算不应诉失去市场的大账。只有积极参与反倾销的诉讼,进行充分、详实的论证,据理力争,才能保持在海外的市场,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面对反倾销指控,企业应根据市场战略制订相应的应诉策略。如果是可有可无的市场,可不应诉,但是对欧美等重要的市场,则不能躲避。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