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是指债务人履行其到期债务时,因债权人的原因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受领,或者因债权人下落不明等原因无法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可依法将其履行债务的标的物送交有关部门,以代替履行的制度。那么,法律规定哪些情形下可以提存呢?律盾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哪些情形下可以提存
申请提存必须具有合法的原因,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延迟受领债之标的。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债之标的,是指债权人应当接受债务人的给付,也有条件接受债务人的标的物,但债权人拒不接受给付;或者没有其他的正当理由,虽然债权人构成了违约,但是债务人如不将合同标的物交付给债权人,债务人就无法从合同中解脱出来。
(二)债权人不在债务履行地又不能到履行地受领的。在合同有明确约定的履行地,而债权人不到履行地受领,将造成债务人履行困难或加重经济负担时,债务人可以依法对履行标的进行提存,使债得到消灭。提存并不是对债权人过错的处罚,而是通过提存的方式来终止合同关系,以保护债务人在无法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摆脱合同的约束力。
(三)债权人不清、地址不详,或者失踪、死亡(消灭)其继承人不清,或无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不清的。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不知到什么地方、向什么人履行债务,因此债务人可以用提存的方式进行。如果债权人下落不明,但其指定了代理人,或根据《民法通则》已被宣告为失踪人并由法院指定了财产管理人,则不能构成提存的原因。
(四)债之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以提存方式给付的。既然合同的双方已经约定了债务人可以用提存的方式来履行债务,那么,只要该合同内容未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德,就应按照提存的方式来履行债务。
以上就是小编对“哪些情形下可以提存”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律盾也提供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