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成立的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依法成立的合同双方当事人需要按合同的要求履行,如果不履行合同的,就会构成合同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那么怎样防范合同不被履行的情形?下面由律盾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如何防范合同不被履行
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是无法杜绝的,而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要求对方支付定金、保证金等的方式,尽量保证对方履行合同,提高违约成本。
法律依据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第五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例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定金】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条 【违约金与定金的选择】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是无法杜绝的,而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要求对方支付定金、保证金等的方式,尽量保证对方履行合同,提高违约成本。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盾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