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未满十八周岁,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7-20
子女未满十八周岁的情况下犯了错误,在这时候需要赔偿对方一定的金钱。监护人觉得犯错的是子女,并不是自己,于是就要求不承担这笔赔偿的责任,但又不知道自己这类的决定是否能够得到法律支持。律盾小编告诉我们要看实际情况。

子女未满十八周岁,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

《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看情况。

如果子女犯罪时,已满16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二款,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其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应由其独自承担,原监护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即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1条规定,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18周岁,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属于侵权案件,应当适用这个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监护人必须承担以下职责:

1、供吃、穿、住、医疗等条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体的健康;

2、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

3、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4、保证未成年人接受学校科学、文化等知识教育;

5、照顾未成年人的生活;

6、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7、代理未成年人进行与其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8、代理未成年人进行诉讼;

9、保证未成年人不得早婚;

10、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1、保障未成年人与监护人共同居住;

12、公安机关汇报和请求帮助;

13、代为赔偿;

14、监护人不得允许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做童工

未满18岁犯罪会不会连累监护人

刑事责任方面。未满18岁的人犯罪属于个人行为,只要监护人或家长没有参与,就不会牵连他们,只会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方面。对于未满18岁的人犯罪的,其监护人或家长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被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履行职责的原则与要求】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子女未满十八周岁如果有民事赔偿的部分,大多是需要监护人来承担,监护人也承担着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面对子女未满十八周岁犯了错误之后具体责任承担、赔偿的问题,现在点击律盾在线咨询系统就能够让他们为你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