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小孩监护人必须满足的条件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5-0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是需要监护人进行监护的,而确定了监护人后,在一定的情形下可以变更监护人,那么变更小孩监护人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下面由律盾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变更小孩监护人必须满足的条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撤销变更小孩监护人的条件包括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和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二、哪些人可以当儿童的监护人

1、父母监护

结合《民法通则》第16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3条来看,父母是未成年人第一顺序的监护人,除非死亡、丧失监护能力或被剥夺监护资格

2、特定亲属法定监护

特定亲属法定监护,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丧失监护能力后,由特定的亲属担任监护人。对于这些特定的亲属而言,只要他们有监护能力且被指定,其监护人的身份确定不以本人意愿为转移。这些特定亲属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兄姐。

3、特定组织监护和国家监护

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第四款规定,在没有父母监护、特定亲属法定监护和亲友意定监护的情况下,“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我们将父母所在单位、村委会或居委会担任监护人的监护定义为特定组织监护,将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监护定义为国家监护,此处我们先谈父母单位、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担任监护人的现实可能性。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撤销变更小孩监护人的条件包括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读者到律盾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