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10-10
未成年人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而且一般是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所以需要有监护人来进行监护,也就是父母。那么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呢?下面律盾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八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实施包括赠予、奖励、收入(比如稿费)等纯获利益行为时,不能以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来抗辩。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曾经有过类似规定,这次法律予以明确,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
1、纯粹受益和行为能力;
2、行为能力以外的双方行为是效力待定:(但签订合伙协议是无效的,因为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行为能力以外的单方行为无效(如遗嘱)。
未成年人可以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稍微大一些,所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一旦作出一些决定或是其他是需要父母进行监护的。还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到律盾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