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同性恋倾向是否构成了骗婚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16
骗婚,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钱财。最近发生一起女博士因丈夫是同性恋而跳楼自杀事件,女博士的父母起诉女婿隐瞒同性恋倾向进行骗婚并索赔63万元。那么,隐瞒同性恋倾向构成骗婚吗?案件回放:女博士因丈夫同性恋跳楼,父母向女婿索赔“我是同性恋,我骗了你。”四川某大学漂亮青年女教师罗某的丈夫程某通过微博向她道歉。那么

隐瞒同性恋倾向是否构成了骗婚

法院:同性恋丈夫不构成骗婚。

罗的父母代理人张律师称,罗某是独生女,出事时仅31岁,结婚才半年。去年6月15日凌晨,罗某在武侯区科华北路一租住处十三楼坠楼身亡。罗某的死源于丈夫程某隐瞒自己男性同性恋倾向进行骗婚,引发两人间激烈矛盾冲突所致。罗在坠楼身亡事发过程中,程某存在严重过错,对因自己言行引发的罗某轻生念头及行为不加防范救助,直接导致惨剧发生。程某多次以极端的精神刺激手段对待罗某,这已经导致罗某产生较严重心理抑郁倾向。程-根本未尽到夫妻间法定的互相扶助义务,其过错与不作为与罗的死亡有因果关系,其至少承担50%责任。请求武侯法院判决,程某赔偿罗的父母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63万余元。

去年9月20日,武侯法院受理了此案。11月6日,因涉及当事人隐私,法院不公开审理了此案。庭审时,程某没有来法院,而是委托他的代理律师出庭。程某律师说,罗某是坠楼死的,程某不构成侵权,也不构成法律上的不作为。程某的言行与罗死亡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程某不应承担责任。程某的行为不构成骗婚,他与罗的结合,符合婚姻法规定。罗父母的索赔于法无据,程某之前已支付了3.2万元。

理由:同性恋倾向不影响自愿登记

武侯法院审理认为,公民的同性恋倾向及行为,法律尚无禁止性规定。因此,无论罗某与程某婚前是否知悉对方或者双方有同性恋倾向,均不影响双方自愿登记的法律效力。罗的父母称程骗婚,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其感情的伤害和情绪的刺激是双向的,应对矛盾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对程某公开自己性取向的行为,跳楼自杀并非是罗必然的、唯一的应对方式。因此,程某的行为与罗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法,法院不予采纳。

此外,罗某生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自身情绪的控制和对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罗本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程某是否进行了劝慰、照看、防范和阻止,并不产生法律责任主体的变更和转移。罗父母起诉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近日,法院判决,驳回罗父母的诉讼请求。罗的父母不服,将向成都中院上诉。

通过小编整理的内容,我们知道了隐瞒同性恋不构成骗婚。武侯法院审理认为,公民的同性恋倾向及行为,法律尚无禁止性规定。因此,无论罗某与程某婚前是否知悉对方或者双方有同性恋倾向,均不影响双方自愿登记的法律效力。罗的父母称程骗婚,法院不予支持。如有疑问,欢迎到律盾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