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人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样原因而没有达成双方的目的,这个时候会导致合同终止,那么合同终止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相关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律盾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终止是否承担赔偿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相关的司法解释同时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
《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解除合同后是否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以分别不同情况:
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一般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一方当事人因他方根本违约或者经催告仍不履行义务而解除合同的,如果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如果溯及既往,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通常情况下,如果双方终止了合同已经将合同解除了,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确定,如果是协议解除的话,在协议中免除了双方的赔偿责任,就不需要进行赔偿了。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律盾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