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暴要怎么办婚姻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04
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直接对孩子施暴时,更容易使孩子的情绪产生恐惧、焦虑、厌世的心理,孩子们会离家出走、荒废学业。下面就由律盾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婚姻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有哪些

首先、《婚姻法》总则第二条就规定了要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条文中也充分体现了法律对其的保护。

1.老人的赡养权。

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民法中明确规定了子女和老人之间的赡养关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要承担民事责任。而在婚姻法第40条体现为尽到赡养了老人义务多的一方享受法院对其的保护和尊重,如果发生了离婚争议,这一方可以以此为由多分财产或要求对方补偿。

2.虐待、遗弃和家暴。

《婚姻法》第五章用四条多款条文规定了不得虐待、遗弃家人,这其中自然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

虐待、遗弃或对家庭成员实施暴力的,轻者由居委会、村委会调解;调解不成或行为严重的,可以报公安机关制止;再不然,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停止伤害、赔偿损失。

对实施以上行为的家庭成员,民法上可能判侵权,要求其停止伤害,履行义务;涉及刑法的,可能判刑,严重的可能涉及有期、无期甚至死刑

二、被家暴怎么办

《婚姻法》在第三条规定了严禁家暴。遇到家暴行为,不可听之任之,应当寻求家人或社会、法律的帮助,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1.验伤。被家暴后,第一时间去医院验伤,不一定要是重伤,在家暴的认定中,轻伤也是可以证明的。

2.寻找相关机构。可以向居委会、村委会、妇联等机关寻求帮助,进行调解和劝阻。

3.报警。警方的介入可能会对对方形成威胁,在离婚是警方的出警记录也是可以成为证据的。

4.协议离婚或起诉离婚。通过离婚的方式远离家暴是最可取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被称为家暴的不是一次、两次口角或不小心的伤害。而是长期或者严重的伤害,对于这种伤害,被伤害人不应该忍气吞声,否则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伤害。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的解答。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实施这种行为的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盾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