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侵权
  • 论民事精神损害的赔偿 2020-03-27

    一精神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一)精神损害的概念杨*新先生在《侵权行为法专论》一书中对精神损害给出的定义为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刘*生先生和宋*宇先生主编的《民法学》也给出了同样的定义。而对此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系的孙*兰则认为是不法行为致他人所生精神利益之减损。对此,笔者认为,精神损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否接纳精神损害赔偿(下) 2020-03-27

    二、评价与选择 应当说,“肯定说”与“反对说”提出的一些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肯定说”似乎更受大-众舆论的推动与支持,而“反对说”则一直为立法与司法所坚守。但仔细观察分析却不难发现:“肯定说”明显过于牵强附会,而“反对说”也有说理不足之嫌。从争论情况看,由于论证较充分,“肯定说”明显处于上风。“反
  • 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 2020-03-27

    一、问题及其分析进路 实务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诉求的表现多种多样,其可因为侵害人身权而发生,也可因为物的损坏而发生,前者的正当性几乎是先在的,现在已经没有人提出疑问;而物的损坏能否通向精神损害赔偿之路,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今日的欧洲有高度争议的是对物之情感价值的赔偿问题。它涉及这样一些案
  •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2020-03-27

    我国的现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司法虽然逐步趋向完善和丰富,但是也有很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立足于我国的现状,借鉴国外的精神损害立法司法进行探讨,对更好的全面保护公民法人的人身权利和其他财产的合法权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法功能和法制建设的统一,有重大意义。
  • 精神损害赔偿与法官造法 2020-03-27

    一、精神损失赔偿概述 精神损失是指由于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痛苦或使其精神利益受到损害。我国学者曾世雄先生认为非财产上的损害,赔偿抚慰金与精神损害基本上是相同的概念,(注:曾世雄《非财产上之损害赔偿》,台北1989年版,第6页。)笔者亦不作区分。精神损害既可以是生理方面的,也可以是心理方面
  •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如何获得精神损害方面的赔偿 2020-03-27

    在许多刑事案件,如故意伤害、强奸、诬告陷害、侮辱、诽谤、强制猥亵妇女等犯罪过程中,都会对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而在大量的司法实践中,这些犯罪案件的被害人往往无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笔者亦曾经代理过这些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经历失败后,进行了长时间思索,最后得到启发,成功将精神损害转化
  • 试论民事精神损害的赔偿 2020-03-27

    一精神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一)精神损害的概念杨*新先生在《侵权行为法专论》一书中对精神损害给出的定义为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刘*生先生和宋*宇先生主编的《民法学》也给出了同样的定义。而对此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系的孙*兰则认为是不法行为致他人所生精神利益之减损。对此,笔者认为,精神损
  • 关于美容整形引发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2020-03-27

    【摘要】因美容整形引发损害赔偿的案件近年来层出不穷,司法实践中也感到颇为为难,其主要原因是,这类案件涉及到几个比较棘手的法律适用问题。下面就这几个问题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因美容整形引发损害赔偿的案件近年来层出不穷,司法实践中也感到颇为为难,其主要原因是,这类案件涉及到几个比较棘手的法律适
  • 法院不予受理刑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之诉道理何在 2020-03-27

    与现代社会的人权发展相联系,精神损害成为本世纪世界各国侵权法中突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尤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运动的高涨和人权组织的空前发展给法律发展提出了严峻和现实的课题:保护人权和尊重人权应当成为现代法律的精神。在此历史背景下,侵权行为人须对其侵权行为而使他人遭受的精神损
  • 国家赔偿案件中应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2020-03-27

    几年前的“处女嫖娼案”曾经引发了众多法律界人士对国家赔偿案件中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讨论,而今天的“佘*林案”又一次把这一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那么,国家赔偿案件中的受害人到底能否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呢?从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共1650条,页码:37/165页 上一页31323334353637383940下一页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