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侵权
  • 对性犯罪案件中未成年女性被害人精神损害司法救济问题之探析 2020-03-27

    【摘要】对未成年女性实施的性犯罪[1]是一种对未成年女性身心健康和社会危害极大的犯罪行为,它会给未成年女性被害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巨大的、长久的痛苦。目前,我国未成年女性遭受性犯罪侵害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形势日趋严峻。未成年女性在遭受性犯罪侵害后,其受损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充分、全面的司法救济,是
  • 关于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做出的几点理解 2020-03-27

    ㈠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精神损害又称无形损害,是指行为人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使公民产生恐惧,悲伤,怨恨,绝望,羞辱等精神痛苦,以及使公民神经受到损伤等。国内学者外对精神损害的概念又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精神损害是基于心理作用致使他人痛苦不安及发生精神状况的异常;另一种
  •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 2020-03-27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更深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冲突所涉及的领域也有更多的冲突发生。为此,世界上一些国家除对传统的保护物质性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外,还提出了保护非财产权的法律观念,并将这种对精神生活的非财产损害与金钱内容联系起来,以此来保护权利主体
  • 论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2020-03-27

    在侵权行为法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国家赔偿法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法,应该包含精神损害赔偿内容,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项内容还没有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得以充分体现,导致于公民权利在遭受损害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全面救济。因而,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和完善我们
  • 从法人到法人精神损害赔偿 2020-03-27

    内容提要: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所关注的内容,但焦点往往对自然人方面的研究,对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很少论及。本文试从法人的定义入手,从社会、法律、心理等层面论证法人人格权的存在,并由此得出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实际发生,最后对诸如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本质等问题提出了笔者的意见。关键
  • 涉刑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实务研究 2020-03-27

    随着“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倡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及立法在近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学说的不统一、立法的不健全及司法者对法律理解的差异,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实务比较混乱,亟待研究规范。本文所指涉刑民事案件是指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或案件事实可能与刑事问题有牵连,但独立于刑事案件之外的不包括刑事附带民
  • 论离婚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2020-03-27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离婚案件在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多。人们在享受离婚自由,摆脱不幸婚姻羁绊的同时,也体会到离婚带来的痛苦、折磨和纠缠不清。离婚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不仅有物质损害更主要是精神损害(如感情创伤、精神痛苦
  •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2020-03-27

    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是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论题阐明了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含义,对精神损害的范围和标准予以明确界定。并运用大量的理论和事实,深刻阐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有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笔者认为,精神损害既包括犯罪行为侵害人身权和人格权导
  • 浅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 2020-03-27

    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各国立法例不一致,见解不一,大多数的立场是对此持慎重的态度,因为这类损害十分主观,又无市场价值,此外也有非财产之法益(如人格权、名誉等)被过度“商业化”而漫无边际,以致无法予以规范控制的危险[1]。我国法学界对违约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可否请求赔偿,原来的通说持否定态度,主要理由如
  • 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2020-03-27

    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出现的新类型案件。多年以来,经过学术界不懈的探讨以及司法实践,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了进展,审判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公民在人身权。人格尊严方面的法律保护远不够全面和充分,为了能够正确的处理精神
共1650条,页码:41/165页 上一页41424344454647484950下一页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